秦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在何处?
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理想。纵观世界现代化史,不难发现:第一,世界上没有统一的、一成不变的现代化模式,不同国家国情不同,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颇不一样,现代化的结果也很不一样;第二,在当今世界上,虽然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一样,但全球最主要的现代化道路只有两条,即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分阶段、分步骤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第四,当今世界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大约只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总数的十分之一,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实现现代化仍然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重要任务。
严格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是百年前由俄国的十月革命开启的。正是十月革命开辟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属于“迟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即中国属于现代化起步晚、现代化原动力来自外部的现代化国家。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现代化算起,至今已经180年的历史。但中国真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时间应该从新中国成立时算起,更确切地说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时算起,至今还不到70年时间。中国自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来,先后经过了全面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等不同阶段。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那么,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底“新”在何处?它与“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等是何种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些解读。
一、“新征程”新在“新发展阶段”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反复强调了这三大历史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回顾党的百年史,我们不难发现,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新中国成立之前,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就曾明确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思想,即从1953年算起,第一步大约用15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完成“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步大约用50年到7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60年代初,毛泽东在反思“大跃进”的教训之后,摒弃了原来15年“超英赶美”这个不切实际的原定目标,重新思考了我国现代化的时间表。1961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时间。”1963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根据毛泽东此前的多次提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公告了这个两步走战略,并明确了两步走的时间,即用大约15年时间(1980年以前)实现第一步目标,力争到20世纪末实现第二步目标。
党的十三大与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把实现现代化当作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和我们党要完成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1982年9月,邓小平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指出:“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一九八一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同年10月,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三步走”战略被正式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
党的十五大与新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回顾中国近百年历史,放眼世界大局和世界大势,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确立了中华民族跨世纪发展的方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在党的代表大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第一个十年”“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被称之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走’”,又被称为“新三步走”战略。进入21世纪,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又在“新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把未来的五十年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二十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后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围绕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和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是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将走完“新三步走”的前两步,开启“新三步走”的第三步。因此,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看,“新征程”新就新在中国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阶段。
——从历史方位看,这个“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强调的“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党的十五大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提出的“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由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是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阶段,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
——从政治发展角度看,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由基本形成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阶段,是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多保障、法治国家基本建成的历史阶段。
——从文化现代化角度看,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由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大为提高的阶段,也是中国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为提高的历史阶段。
——从民族复兴角度看,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在“站起来”之后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在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集中力量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阶段。
总之,“新征程”首先就新在“新发展阶段”上,新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个新发展阶段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相承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伴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理解“新征程”的各项战略举措,也必须从“新发展阶段”出发。
二、“新征程”新在现代化新目标上
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党的十九大就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新征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的这一“战略安排”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实际,明确了“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擘画了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相比,“新征程”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从本世纪中叶提前到了2035年;把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水平提高了,由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升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上新台阶的历史过程。“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的提前,中国现代化水准的提高,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更加切合中国实际,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还体现在建设目标的“全面”上。“建议”在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把这些目标细化为九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的,只是提出的目标更高。二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的综合和升华,重点反映了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是中国现代化目标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四是“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中国现代化目标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五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六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这是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方面的新要求;七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是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八是“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九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人的现代化目标和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落脚点和归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时,还根据社会全面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要“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提出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提出要“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城市化方面,提出要“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军队与国防现代化方面,提出“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始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具体为“六个新”,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也表明,我们党不仅有现代化新征程的中长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但在制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等目标任务。虽然这些目标不在一个层次,但至少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进程,建设现代化强国“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使得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对现代化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化”,到20世纪50-60年代“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四个现代化”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现代化再到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越来越清晰,现代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代化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要求,彰显了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新征程”新就新在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上。
三、“新征程”新在现代化的新途径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不仅明确了“新征程”的目标方向,而且还根据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途径。
第一,要遵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强调,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第二,要全面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布局。一是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要继续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之后,协调推进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着眼社会全面现代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第三,要把握现代化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继续从我国仍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实际出发,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第四,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谋求的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适应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和习近平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表的系列讲话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正在加快重塑世界。因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此,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第六,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为此,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根据“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目标”,提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系列新举措,从而使“新征程”在实现中国现代化方面有了新的路线图。新发展理念、新发展布局、新发展主题、新发展动力、新发展举措,等等,共同构成了“新征程”的新途径。
总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基础上,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方位、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等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欣然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1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