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创新

由: 发布 浏览: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外交领域的理论成果。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风险考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1]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外事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发展

  1. 创新中国外事工作的领导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同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我国外事工作,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外事工作必须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外事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体系,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确定了基本原则,其核心是确立了党对外事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总原则,创新了中国外事工作的领导体系。这一总原则突出强调在我国外事工作中,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上下一盘棋,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大提升了党中央指导外事工作的权威性,强化了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驾驭、统筹、谋划等职责。“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2](P10)由于外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多领域,事关政党、政府、军队、地方以及人大、政协多部门,因此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党政军民形成对外工作合力;特别是在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外事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对外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外交更需要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由此“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3](P424)

  为了加强对外事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央改革完善了领导机构,组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我国外事工作、部署战略方针的重要平台。原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于2018年3月正式改名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任主任,体现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空前重视,形成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多方共同开展外事工作的新局面。党中央曾多次举行最高领导层的外事工作会议,从战略高度审视和研判国际形势,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中国外交,不断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2. 创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理念

  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继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精髓,如继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方针等,而且根据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原创性外交新理念,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爱好世界和平,向往与各国人民友好的真诚立场,这对于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创新性的核心理念在国际社会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或几个国家难以应对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人类社会需要构建新的全球观。对此,习近平首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的是中华文明推崇的天下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丰富内涵。同时,旗帜鲜明地倡导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在政治上,走对话不对抗、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国家交往的新路子;在经济上,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安全上,走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之路,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现实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更加凸显其重大意义。各国唯有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才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早在2013年3月赴俄罗斯访问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便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呼吁各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摒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此后习近平在许多公开场合表达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主张,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思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彻底摒弃历史上冲突与对抗的国际关系旧模式,探索出国家间合作共赢的新路子。搞你输我赢、赢者通吃那一套,不符合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表达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要“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4](P16)习近平善于在复杂的国际问题表象中发现本质,洞悉长远发展趋势,既充分估计到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也对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充满信心。

  第三,提出建设性的国际秩序观。中国长期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习近平外交思想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和完善现行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层面来认识。在外事工作中,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国际秩序观。基于对现行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为核心构建的、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这样一种认识和判断,我国党和政府认为,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有利于捍卫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抵制和反对世界发生的霸凌行为和各种不公。因此,“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5](P266)在世界百年大变局下,现行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必然有其亟待改革和完善之处,因此我国明确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新思路,强调国际规则要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治理结构要由各国共同决定。习近平外交思想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仅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且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四,树立中国特色的义利观。弘扬正确的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突出亮点。2013年3月,习近平赴非洲访问期间首次提出“义利观”这一概念。此后于2013年10月,在中央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P150)这里“义”所表达的是“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6](P443)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新理念。“义”和“利”是辩证的关系,“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7]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时,更要坚持正确义利观,需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必要时甚至重义轻利、舍利取义。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推进与他国的合作,争取双赢、共赢。这有助于我们在对外关系中破解信任赤字,增进战略互信,传导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真实理念: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从而打造相互信任、更加包容的更高水平的伙伴关系。

  3. 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出发,对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指引中国外交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科学预判、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必然性、相互依存的世界的整体性,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的思想,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都得到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全球现状和人类发展未来前景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执着追求;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从思想理念上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外交思想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历史进步的方向相适应。

  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发展和创新了新中国外交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秉承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中国外交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习近平外交思想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在理念、路线、思想境界上,均体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习近平外交思想倡导合作共赢的义利观、亲诚惠容的邻里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美德;坚守国家根本利益底线的主权观,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的全球观,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的发展理念;公开表明的新型国际秩序观,显示出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包容与进取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之路,坚持的是中国爱好和平、追求普遍安全的外交理念。其鲜明的发展观、邻里观、安全观、主权观、秩序观、全球观,等等,发展和丰富了新中国外交理论体系。

  第三,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挖掘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深厚底蕴。“亲仁善邻”“天下为公”“知行合一”“独木不成林”“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经典古词句,经常出现在习近平的话语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外交工作中得到了创新性运用。习近平在外事工作中,强调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构筑外宣大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紧紧围绕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国际上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习近平强调:“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和未来的民族文化之根,中国人民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不仅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向世界传导新时代中国外交新思想、新理念。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1.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践行“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价值追求,在外交的战略目标、原则方针、政策手段上,彰显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政初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而做好中央一贯重视的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工作,同样是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外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外交方针体现出对民族国家利益的坚守和维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外交思路和理念说明了“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P19)“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4](P22)

  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反映得尤其突出,中央一切部署和国务院应急措施都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仅如此,习近平还不失时机地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呼吁各国同舟共济,实现抗疫的国际合作,反复传导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的思想。在关系各国人民生命安危的时刻,中国已向全球提供了3亿剂新冠疫苗,派出一批批医疗队伍赶赴国外救援。习近平于今年5月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10]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具有战略视野、全球视野,把以人民至上的思想,渗入对外工作的方方面面。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全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在努力。

  2. 展现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与形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展示出中国风范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一,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历程中,除了一如既往地表达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又鲜明地提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大国霸凌主义、单边主义肆虐,严重干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明确表态,反对和抵制任何对现行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准则的恶意破坏行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秉持国际公平正义,并向世界宣布,中国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11]在全球治理中,我们愿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推动世界和平与进步、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在以新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进程中,不断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与形象。

  第二,在扩大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上,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作出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的战略布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坚持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连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展一系列主场外交,搭建诸多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中国让世界看到我们“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12]“一带一路”就是一条承载历史又超越历史的阳光之路,是中国将改革开放成果与沿线国家共享之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在构建全面开放、内外联动新格局。

  第三,在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倡导开放、包容与合作原则,支持和捍卫多边主义。我国支持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与投资合作,打造多领域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构建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等,表达出中国人民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规则,规范和发展国家间关系,与各国长期友好交往与合作,以亲诚惠容、开放包容、自信坦诚之心胸和姿态,推动与各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上升,国际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认识逐步趋向客观和真实。“中国特色”“中国速度”“中国制造”“中国奇迹”成为认知的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新时代中国外交,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力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13](P202)从而“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13](P205)

  3. 凸显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外交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剧变的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在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经历了从开放初期的不适应,到逐步顺应并融入全球化大潮,积极赶乘全球化发展的快车。今天的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已经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外交风格发生了相应的逻辑性转变,在国际事务中主动作为、积极有为。有学者认为:“从韬光养晦变成奋发有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表明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政治、经济、科技、安全、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清晰地表明中国的立场,发出中国的声音,传播中国的理念,宣讲中国的故事,提出中国的方案。中国积极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公开谴责美国霸凌主义,加大开放型经济建设力度,维护多边贸易机制。这种主动、透明、进取的外交风格,是21世纪中国发展之必然,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对维护世界发展不断增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反映。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加速向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迈进、以及西方大国在全球性危机中的相互推诿和不作为,乃至毁约退群行为等,都是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中影响力迅速上升、向积极方向变化的推动因素。

  习近平在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说,作为政党,“我们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15]为此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促进发展的责任、加强合作的责任,还要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总之,主动作为、积极有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风格。中国人民将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继续努力,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更加奋发有为。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1. 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

  新时代中国外交推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略,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外交新理念扬弃和超越了在国际关系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诸如追求权力的现实主义、推崇集体安全的理想主义、强调文化和认同的建构主义,同时也彻底超越和摒弃了冷战后曾在国际安全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霸权稳定论”、以人权至上为原则的“新干涉主义”、“文明冲突论”等,对当前美国所秉持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更是一种批判和驳斥。新时代中国外交新理念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显示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情怀以及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在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上超越了国家、地域的范围,把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利益同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及共同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指导我国在外交实践中坚持和平发展、求同化异、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秉持公平正义、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积极推进多元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打破了西方“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在西方一些国家眼里,历史证明“国强必霸”是一条历史定律,然而历史恰恰也印证了一点:追逐霸权不仅破坏世界和平,最终也会削弱和拖垮自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点的内在逻辑和深刻道理,也为各国友善对待彼此关系,更有效地破解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智慧,勾画出前瞻性的行动方向和远景。

  2. 为世界发展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6](P1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连续15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17]我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同时也为许多尚未摆脱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消除贫困、走向富裕的成功案例。这不代表我国要对外输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而是乐于与各国分享我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为发展中国家普遍消除贫困作出贡献。中国外交实践和成果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同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18]

  遵循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在富裕起来后始终不忘对世界的责任,不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为维护国际秩序以身作则、为捍卫世界和平担当尽责、为促进共同发展不遗余力、为应对全球挑战积极贡献。[19]在全球疫情暴发后,我国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先后向世界各地区的150多个国家以及十几个国际组织及时提供抗疫物资,与各国分享中国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应对疫情的成功经验。鉴于疫情,二十国集团提出了“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中国是目前落实速度最快、缓债数额最大的国家,缓债金额已达13亿美元之多。“这场疫情再次昭示我们,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20]习近平发出携手共建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团结合作共战疫情的倡议,这是有效应对疫情的最佳方案。中国不计较成本、不附加任何条件地为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为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世界卫生安全事业作出贡献。

  3. 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习近平始终认为,中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自己发展了,也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需要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这方面,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心愿和追求。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重要桥梁,以实现沿线国家资金、技术、商品、人员的共享。中国在建设中,重点落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过创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开对话,规划愿景,把务实追求与合作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把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受沿线国家欢迎的、普遍受益的公共产品。

  这些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搭建多边合作与对话平台,主办亚信上海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召开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称赞道,进博会“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21]中国敞开家门,欢迎八方宾客,在经济、政治、安全以及人文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22](P31)在国际社会的聚焦下,中国外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说:“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23]他一方面是在告诫个别大国做事要有道德底线,要遵守国际规范,同时展现出中国在世界上的担当精神。在全球疫情中,中国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全球抗疫合作。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紧急使用清单,中国兑现诺言,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中国发挥着大国作用,在世界的发展中,成为引领进步方向和帮助世界许多国家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面对的世界形势将更加复杂,承担的外交任务会更加繁重。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全方位深化我国对外合作,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是今后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