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由: 发布 浏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主办,永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百年党史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日前在永州召开。湖南日报摘要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今天,本公众号摘编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辛向阳的发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而且具有理性光辉、人格魅力等鲜明特色,特别是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三失”说明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状况和严重程度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针对“三失”,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第二,用“三感”说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告诉我们,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容丰富:第一,人民群众需要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从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样化需要扩展。第二,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增长,这种增长不仅是需要内容的扩展,而且是需要质量的提升。第三,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满足人民的客观需求,还要注意人民的主观感受。  

第三,用“三性”阐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改革“三性”就是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个论断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谈到这个问题。改革“三性”告诉我们: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兵突进的改革,而是顶层设计的改革;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要注重改革举措的时间上的整体性,注意改革举措的负面问题,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以此不断提高政策水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2021-06-15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